第一章:理念先行:更新社区治理的理念
第一节:从社区中来,再到社区中区
1.社会组织要到社区中去解决问题
2.“死结型社区”的破解之道
3.“深度社区治理”是唯一的方案
4.社区治理是坑还是井?请珍惜挖井人!
第二节:社区治理之创新思维
1.社区工作者需要“社会企业”思维
2.社区治理需要“模块化”思维
3.社区“能人依赖性”怎么治?
4.“共享社区”可行吗?
5.“公共资源”的碎片化之伤
6.大数据如何影响社区治理?
7.如何提升社区治理中的软件运营水平?
第三节:社会治理的创新之道
1.社会创新的选择困境和社会创新者的抉择窘境
2.社会创新缺什么?从公益金融说起
3.空间设计与社区治理深度跨界的情形与创新
4.上海的社区治理到底在什么水平?
第四节:城市精细化管理与社区治理
1.城市精细化管理如何影响社区治理?
2.社区治理是标准化还是精细化?考验治理能力的时候到了!
3.把城市经营得有温度和有获得感是件难而有意义的事
第五节:当为行动者,莫做清淡客
1.让空谈主义者闭嘴:“谁主张、谁负责、谁受益”原则
2.社区治理创新,最缺的到底是什么?其实是行动
3.不做独行的思想家,要做坚韧的行动者
第二章:美好生活:打造社区公共空间
第一节:社区公共空间之反思
1.这么多的公共空间成了消极空间?
2.社区公共空间这只容器,到底能酿出什么?
3.小的挑战:小空间如何实现大服务?
4.商业空间如何布局公共空间?从宝马MINI的搜索说起
5.如何确保公共空间的公共性?
6.社区公共产品的设计:向直男审美Say no!
7.社区公共空间运营的困境
8.社区邻里中心运营的焦虑
第二节:社区公共空间之运营
1.社区公共空间,如何从“输血”到“造血”?
2.公共空间的运营应向商业空间运营学什么?
3.专业性的社区公共空间,“降维运营”最好
4.社区邻里中心可持续运营的有效路径
第三节:生活美学营造
1.社区公共空间这么LOW,是时候让设计的原力觉醒了!
2.美好生活,美好空间,不是钱砸出来的
3.美好生活在街角呈现
4.社会价值优先时代的商业逻辑
第四节:社区微更新
1.如何践行社区微更新?
2.社区更新的五个好现象
3.15分钟生活圈到底是谁的“圈”?
第三章:在地行动:激发社区创新的活力
第一节:社区社会组织
1.社区最缺什么样的社会组织?
2.如何建设有能力的社区社会组织?以建国西路287号互帮互助联谊会为例
3.社会组织和社区的对接还差几口气?
4.如何孵化、培育和激活社区微组织?
第二节:社区专业机构
1.如何成为专业化的社会组织
2.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之困
3.重建食品完全信任的社区新机构
4.顾问式、管家型社区服务的春天快到了?
第三节:社会企业
1.社区企业大一点还是小一点好?
2.向社会企业转型,为公共服务升级而奋斗
3.公益大平台,艰难破局路
第四章:价值共创:社区支持系统的新态势
第一节:党建引领社区共治
1.社区基层党建的实体化现象
2.社区党建空间的创新运营
第二节:时间银行
1.“时间银行”项目为什么做不成?
2.区块链技术使“时间银行”项目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刻
3.“时间银行”的区块链技术解决路径
第三节:社区公益价值链
1.纷纷杀人社区的企业基金会
2.物业公司都这么玩了,社区基金会岂能更LOW
3.情怀引领的“二手商店”
第五章:聚力前行:社区营造的多方机制
第一节:社区参与
1.如何唤醒“沉默的大多数”?
2.社区自治,自治了就会好吗?
3.如何进行有效的社区动员?
4.如何激发特定群体的社区共同体意识?
5.用商业导流思维引导农村老妈妈参与社区活动可行否?
6.社区的参与式设计:从形式到实质
7.如何达成社区共识?
第二节:青年参与
1.青年参与社区的生态逻辑
2.社区如何吸引青年人参与?
3.如何让青年在业委会有所作为?
第三节:社区营造
1.迎合需求还是引领需求,社区营造的重点是什么?
2.如何进行社区总体营造?
3.社区营造,先来创造一个故事
4.对付社区营造这个复杂大坑的道与术
5.社区治理的创新项目来自于哪里?
第六章:兼容并包:社区人才的培育之道
第一节:公益人才
1.陈行甲的意义:谈公益人才的缺失
2.公益人才缺卖保险的乞丐?
3.公益人不能钻牛角尖:从徐永光、康晓光之争说起
第二节:社区工作者
1.社区工作者的新特点与赋能创新
2.社区工作的培训盲区
3.社区规划师,社区属性和规划属性孰轻熟重,low下去更好些?
第七章:由“乱”到“治”:破解社区治理难题
第一节:社区问题
1.如何解决社区问题?
2.社区问题会越解决越少吗?
3.社区治理如何“顺势而变”?
第二节:垃圾分类
1.从法律层面到落地社区:细节决定“垃圾分类”成败
2.垃圾分类,像爱卫运动一样推可以吗?
第三节:社区环境整治
1.社区里的菜园情结
2.租房、菜场、活动室运营的共同点
后记